企业财经新闻 / 焦点 /

娱乐脱口秀侯孝贤的阅读清单

文章来源:东方网     更新时间:2023-10-31 10:19:48    阅读量:9308   

侯孝贤导演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消息传来,媒体与影迷一片震惊。英雄白头、壮士迟暮,往往引来诸多感慨,但一个时代终结了吗?这很难评,那些美好的仗已经打过了,“一连串的蒙太奇,下接淡出”,也是生命常态。侯导家人发布声明说,相信他留下的那些经典作品,在时间的洪流里不但不会被遗忘,他对电影的态度、精神也一定会留存下来。“坦诚相对,留有余地,邀大家一起来完成。”侯导过去的这句话,也是拉开时空维度,要与一代又一代观众持久互动的意思。

有心的创作者会继续从中发掘并汲取养分,比如侯孝贤之所以为侯孝贤,爬梳其电影观念与艺术风格的发展历程,可以列出一份长长的书单。侯孝贤说过,他对于电影的想法,时常不是来自电影本身与经典名片,而是文学作品。尽管他自谦过去只爱看武侠小说和连环画,但在他的阅读清单里,不仅包括《资治通鉴》《红楼梦》等古典经典,也包括沈从文、张爱玲、汪曾祺、曹冠龙、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格雷厄姆·格林、劳伦斯·布洛克、古博格·柏格森等人的作品,台湾地区作家则包括陈映真、朱西甯、黄春明、唐诺以及常年合作伙伴朱天文等。“电影比文学晚了十年”,文学小说或传记故事,催生出电影作品。

阅读过什么,如同雁渡寒潭,可以在作品里得以印证,或者留下痕迹。比如从《红楼梦》里,侯孝贤看到的是中国世俗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恐怕他才是最适合拍《红楼梦》的导演。当年监制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侯导说如果由他来拍,会像《红楼梦》那样把重点放在大家庭,大宴会场面、各房之间的微妙关系,都是他甚感兴趣之处,直到后来拍《海上花》,才算演练这一设想。

侯孝贤还在很多地方提及沈从文对他电影美学的影响,在于以一种非常冷静、远距离的角度观看人间。所以在拍摄转型之作《风柜来的人》时,摆了一堆远镜头,“就像上帝在看这个世界一样”,看似无喜无悲的克制眼光,反而更有能量。侯导的“迷弟”、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后来说,在他看来,侯导不是一个“人类中心主义者”,在他的电影世界观里,不论人类、山川、河流、树木,都有其本身存在的意义;黑泽明说他能从侯孝贤电影里看到尘土,也是同理。

侯孝贤与另一位现代作家张爱玲的关系,也可以成为长篇研究课题。张氏小说对时代氛围、幽微情感的处理,为侯孝贤所称道,他也因此拒拍《第一炉香》,认为自己并非最佳人选;拍摄张爱玲译注的《海上花》,终于与祖师奶奶得以隔空交汇;甚至到了《刺客聂隐娘》时,幼年聂隐娘也有张爱玲小说《雷峰塔》女主角的影子……

这位银幕上的抒情诗人,拥有一座数量庞大的人间图书馆,也可见功夫在诗外。侯孝贤并不抗拒好莱坞电影,认为只要愿意在人文方面或深层思想上能“溢出去一点点”,电影就会好看。这溢出去的一点点,需要文学来加持。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0- qiye.cvc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财经新闻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