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中秋佳节将至,为引导青少年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浓厚的节日氛围,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月满中秋,文化寻根”主题研学活动在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举行。青少年们在富有乡土气息和文化韵味的系列实践中,感受中秋节的传统文化魅力。
活动首站设在村中宁静雅致的农家书屋。在这里,孩子们在村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共同鉴赏与中秋相关的经典诗词。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朗朗的诵读声伴着书香,让孩子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古人对团圆、对明月的深厚情感,领悟中秋节蕴含的文化底蕴与家国情怀。在诗意氛围中,孩子们纷纷拿起笔,在书签上写上应景的中秋古诗词并悬挂在墙上,氛围感满满,成为研学路上一道温暖的风景。
雅韵中秋,让美好如“漆”而至。在非遗体验课堂上,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漆扇制作中。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大漆点入水中,调色,搅拌,从上到下浸入,缓慢旋转快速提起,一道道一关关,直到成品展现。
在家长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在扇面上用毛笔写下“中秋”“花好月圆”“前程似锦”“顺遂”“喜乐”等美好寄语。一笔一画间,不仅是对传统漆艺的初步触碰,更是将中秋祝福凝固于方寸之上。
研学队伍漫步至村内开阔的草坪游乐区域。秋高气爽,天蓝草绿,孩子们在自然中玩乐,放松身心,欣赏乡村景色,直观感受秋日的宁静与丰收在望的喜悦,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活动的压轴环节是拜访村中老手艺人罗业双。西冯村的罗师傅虽已80岁,多年来始终坚持传统草鞋、蓑衣的编织技艺。孩子们围拢在罗师傅身边,好奇地观看一根根稻草如何在老人灵巧的双手中逐渐变成实用的生活器具。罗师傅耐心讲解编织技巧及其在过去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邀请孩子们亲手尝试编织,他们学着将稻草搓捻、编织,虽动作略显笨拙,却满是专注与热情。这一难得的体验,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智慧与艰辛,对农耕文化和匠心精神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在老手艺人的院子里,摆放着一只罗师傅自制的红色龙船,孩子们很感兴趣,玩起了划旱地龙船,齐心协力向前“划行”,一旁的老手艺人打着快板,唱起韵味十足的龙船歌,歌声、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此次中秋研学活动,通过将诗词鉴赏、非遗手作、自然观察与匠人寻访有机结合,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沉浸式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中秋节文化内涵的认识,更在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中增强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度过了一个有意义且收获满满的中秋节。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